您的位置:疾病科普 > 健康知识 >

【山东国济医院】认识血液病之——溶血性贫血:红细胞的 “异常破坏之旅”

发布时间:2025-03-04 15:56:56本文出处: 山东国济医院

       在人体的血液系统中,红细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们如同勤劳的 “搬运工”,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角落,同时将二氧化碳运回肺部排出体外。正常情况下,红细胞有着相对稳定的生命周期,约为 120 天。然而,在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,红细胞却踏上了一段 “异常破坏之旅”,其寿命大幅缩短,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。


一、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


      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,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,每一类都犹如隐藏在人体内的 “定时炸弹”,威胁着红细胞的正常生存。


      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,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红细胞内在缺陷,从而使其在生理环境中就容易被破坏。红细胞膜缺陷是其中一种情况,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。患者出生时就携带了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异常的基因,这使得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,变得像一个个小球。这些球形红细胞失去了正常的双凹圆盘形状,其表面积与体积比降低,变形能力大打折扣。当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经过脾脏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时,就像一个个不规则的 “异物”,极易被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破坏。红细胞酶缺乏也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病因,葡萄糖 - 6 -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便是典型代表。这种酶在红细胞的糖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,缺乏该酶的红细胞在遇到氧化剂等物质时,无法正常进行代谢反应,导致细胞内产生大量氧化物质,破坏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,引发溶血。血红蛋白病,如地中海贫血,同样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常见类型。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,合成的血红蛋白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问题,使得红细胞结构不稳定,在骨髓内或外周血中就被破坏。


       与遗传性因素不同,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主要与后天因素相关,其中自身免疫因素是 “罪魁祸首”。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,免疫系统出现了紊乱,产生了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。这些抗体就像 “叛变的士兵”,错误地将红细胞识别为外来的 “敌人”,并与之结合。当被抗体标记的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流动时,就会被脾脏、肝脏等器官中的巨噬细胞捕获并吞噬,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,引发溶血性贫血。


二、溶血性贫血的症状表现


      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多种多样,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。贫血是其主要表现之一,患者常常出现面色苍白、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这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,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,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,从而出现缺氧的表现。例如,患者在活动后会感到心慌、气短,严重的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。


       黄疸是溶血性贫血的另一个典型症状。当红细胞被破坏后,血红蛋白会被分解为胆红素。正常情况下,胆红素会在肝脏中被代谢并排出体外。但在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,红细胞破坏速度过快,产生的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,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。胆红素具有黄色,当它在血液中浓度过高时,就会使皮肤和巩膜呈现出黄色,即黄疸。患者的眼白变得发黄,皮肤也呈现出黄染的状态,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,还可能提示肝脏代谢功能受到了影响。


        此外,溶血性贫血患者还可能出现脾肿大。脾脏是清除异常红细胞的重要器官,在溶血性贫血的过程中,大量的异常红细胞被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。长期的这种刺激会使脾脏发生代偿性增大,患者在左侧肋骨下方可以触及到肿大的脾脏。脾肿大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,轻者可能只是轻微肿大,重者脾脏可能会肿大到占据整个腹腔的大部分空间,给患者带来腹部胀满不适等感觉。


       在严重的情况下,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溶血危象。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,患者会出现突发寒战、高热,体温可迅速升高至 39℃甚至更高。同时,患者会感到腰背剧痛,这种疼痛往往难以忍受,呈持续性钝痛或绞痛。更严重的是,患者会出现酱油色尿,这是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后,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液,经过肾脏滤过时,使尿液呈现出酱油般的颜色。急性溶血危象一旦发生,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治疗,否则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、休克等严重后果,危及患者的生命。


三、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方法


       准确诊断溶血性贫血对于及时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。血常规检查是诊断溶血性贫血的初步手段,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测,可以发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,这提示患者存在贫血。同时,网织红细胞计数会升高,这是因为骨髓在红细胞大量破坏的情况下,会加速红细胞的生成,网织红细胞作为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,会大量释放进入外周血,以弥补红细胞的损耗。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红细胞的形态,发现红细胞是否存在异常,如球形红细胞、破碎红细胞等,这些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有助于判断溶血的类型和原因。


       为了进一步明确溶血的原因,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特殊检查。血清胆红素检测可以了解体内胆红素的水平,间接反映红细胞破坏的程度。乳酸脱氢酶检测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,红细胞破坏时会释放大量的乳酸脱氢酶,导致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(Coombs 试验)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关键检查,通过检测患者红细胞表面是否结合了自身抗体,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。此外,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怀疑的病因,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,如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、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等,以明确具体的溶血类型。


四、溶血性贫血的治疗策略


       针对溶血性贫血的治疗,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。对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,脾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。由于脾脏是破坏球形红细胞的主要场所,切除脾脏可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,提高红细胞的寿命,改善贫血症状。然而,脾切除术也存在一定风险,如术后感染等,因此需要在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。


       葡萄糖 - 6 -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,治疗的关键在于避免诱发因素。患者需要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,因为蚕豆中含有的某些物质会诱发溶血危象。同时,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也需要格外小心,避免使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,如伯氨喹等,这些药物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溶血反应。


     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为主,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。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,减少抗体的产生,从而减轻红细胞的破坏。对于病情较重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,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,如环磷酰胺、硫唑嘌呤等,这些药物可以更深入地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,但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,如骨髓抑制、肝肾功能损害等,因此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。


       在溶血性贫血的治疗过程中,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,输血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。输血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,改善贫血症状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然而,输血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,如输血反应、输血相关病毒感染等,因此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,确保输血的安全性。

二维码组合.jpg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医院外观建模.jpg

       山东国济医院创建于2008年,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五路小纬二路51号,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。作为一家以治疗血液、肿瘤疾病等慢性病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医院,我们始终秉持“中西医结合”的治疗理念,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、高效、优质的诊疗服务。

       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、医术精湛的医疗团队,其中包括4位主任医师和7位副主任医师。医院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诊疗仪器,涵盖了血液检测、肿瘤诊断、病理分析等多个领域,能够为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,我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医联体合作关系,共筑强大的医疗资源和专家团队,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、权威的诊疗方案。医院建筑面积3937平方米,核定床位200张,可开放床位约300张,医护人员以热情、耐心、细心的态度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

       山东国济医院,您身边的血液病肿瘤专家!用实力与关怀,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之光!

       24小时健康热线:15550452735
       官方网站:https://www.0531gjyy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