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病的类型之——白细胞疾病
血液病类型是按国际疾病法(ICD)命名血液病系统疾病,将血液病分为红细胞疾病、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三大类 。
二、白细胞疾病
1.白细胞减少症: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范围,病因多样,包括感染(如病毒感染、伤寒等)、药物(如抗生素、抗肿瘤药)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血液系统疾病等。患者常无明显症状,或仅有乏力、头晕等非特异性表现,易合并感染。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,对于原因不明或无法去除病因者,可使用升白细胞药物,如利可君、鲨肝醇等。
2.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: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,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,表现为无效造血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、造血功能衰竭,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。患者主要症状为贫血、感染和出血。根据不同的分型和预后,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(如输血、抗感染)、促造血治疗、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及化疗等,部分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3.白血病: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,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积累,抑制正常造血功能,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。
急性白血病:起病急骤,病情进展迅速,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原始和幼稚细胞为主。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。患者常出现贫血、发热、出血等症状,严重影响身体健康。治疗以化疗为主,通过联合使用多种化疗药物,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,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。部分高危患者在缓解后,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,以提高治愈率。
慢性白血病:病程相对缓慢,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。
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:具有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,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,随着病情进展,可出现乏力、消瘦、脾肿大等症状。治疗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,如伊马替尼等,可有效控制病情,延长患者生存期。对于耐药或不耐受患者,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:多见于老年人,以成熟小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点。患者常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,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、盗汗、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。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个体化制定,早期患者可观察等待,病情进展者可采用化疗、免疫治疗等方法。
4.恶性淋巴瘤: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。
①霍奇金淋巴瘤:病理特征为存在里 - 施(R - S)细胞。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,常首发于颈部淋巴结,部分患者伴有发热、盗汗、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。对化疗和放疗敏感,常用 ABVD 方案化疗,早期患者结合放疗,治愈率较高。
②非霍奇金淋巴瘤:病理类型复杂多样,临床表现除淋巴结肿大外,更易侵犯结外器官,如胃肠道、骨髓等。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、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制定,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,常用 CHOP 方案,部分类型联合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,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。对于复发难治患者,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5.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:由 EB 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。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,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咽峡炎、淋巴结肿大、肝脾肿大,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。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以对症治疗为主,如退热、缓解咽痛等,一般无需抗病毒治疗,但对于重症患者,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。
6.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: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,由病毒感染引起。临床特征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,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增多,患者多无明显症状,或仅有轻度发热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本病具有自限性,一般无需特殊治疗,主要是对症处理,预后良好。
7.嗜酸细胞增多症: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超过正常范围。可分为原发性、继发性和特发性。原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较为罕见,多为血液系统疾病,如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;继发性常由过敏反应、寄生虫感染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;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病因不明。患者症状多样,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,如皮肤瘙痒、皮疹、咳嗽、呼吸困难、腹痛、腹泻等。治疗主要针对病因,如抗寄生虫治疗、抗过敏治疗等,对于原发性或特发性患者,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、化疗药物等。
8.多发性骨髓瘤: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,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,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(M 蛋白),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。常见症状包括骨痛、贫血、肾功能损害、感染等。治疗方法包括化疗、靶向治疗、造血干细胞移植等,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,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。
9.恶性组织细胞病:是单核 - 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,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缺乏特异性,常见症状有高热、进行性全身衰竭、淋巴结肿大、肝脾肿大、贫血、出血等。病情进展迅速,预后较差,治疗以化疗为主,但疗效不佳。
10.脾功能亢进症:各种原因引起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。病因包括感染性(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疟疾等)、血液系统疾病(如白血病、恶性淋巴瘤等)、结缔组织病等。脾脏肿大后,对血细胞的破坏增加,导致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血小板等减少。患者可出现贫血、感染、出血等症状。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发病、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等,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。
11.骨髓纤维化:是一种骨髓增生性肿瘤,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,影响正常造血功能。患者常出现贫血、脾肿大,晚期可出现骨痛、骨质硬化等症状。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,如输血改善贫血、使用羟基脲控制血细胞增多,对于合适的患者,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能治愈的方法。
- 上一篇:血液病的类型之——红细胞疾病
- 下一篇:血液病的类型之——出血性疾病